物流運輸如何節省費用,對于任何一家涉及實體商品流轉的企業而言,物流運輸費用都是一筆不容忽視的開支。它像一只“隱形的手”,悄悄侵蝕著企業的利潤空間。然而,物流成本并非不可控的“黑洞”。通過科學的管理和精細化的運營,物流運輸完全可以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
那么,企業究竟該如何有效節省物流運輸費用呢?這絕非簡單地壓榨運力價格,而是一場需要從戰略到執行全面優化的“精益之旅”。接下來就和英脈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戰略規劃篇:從源頭構建成本優勢
在行動之前,正確的規劃是成功的一半。許多物流成本的浪費,源于戰略層面的設計缺陷。
1.優化倉儲網絡布局
“貨不動,價更高”。不合理的倉庫布局是導致長距離、低效率運輸的根源。
設立前置倉/區域分撥中心(RDC):根據您的客戶分布和訂單密度,在核心銷售區域設立前置倉。將貨物提前部署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可以大幅縮短單次配送距離,變長途干線為短途配送,顯著降低運輸成本和時效。
數據驅動選址:利用歷史訂單數據進行分析,找出訂單的“重心”,將倉庫設立于此,實現總運輸距離的最小化。
2.智慧選擇運輸模式
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不要所有貨物都用同一種方式運輸。
擁抱多式聯運:對于長途、非緊急的大批量貨物,積極采用“公鐵聯運”或“海鐵聯運”。鐵路和水路的單位運輸成本遠低于公路,雖然兩端需要短駁,但總體成本優勢明顯。
分級運輸策略:根據貨物的價值和緊急程度,建立運輸分級體系。高價值、緊急的訂單用航空或快遞;大批量、計劃性的訂單用整車或鐵路;小批量、非緊急的訂單用經濟型零擔或慢速快遞。
二、技術賦能篇:讓數據成為“省錢”的利器
在數字化時代,技術是優化物流、控制成本的最強武器。
1.引入運輸管理系統(TMS)
TMS是物流優化的“智慧大腦”,其省錢效果立竿見影。
智能路徑規劃:TMS能自動規劃最優運輸路線,避開擁堵和收費路段,減少行駛里程和燃油消耗。
智能拼車與裝載優化:系統可以自動將不同訂單的貨物進行智能匹配,提高車輛的滿載率。對于零擔貨物,能計算出最節省空間的裝載方案,讓每一寸空間都產生價值。
運力招標與比價:TMS平臺可以快速向多家承運商發出詢價,實現透明化的比價和招標,幫助企業找到性價比最高的運力。
2.應用物聯網(IoT)與大數據
實時監控與油耗管理:通過車載GPS和傳感器,實時監控車輛的行駛軌跡、怠速時間、駕駛行為(如急加速、急剎車)。不良駕駛行為是油耗的“黑洞”,通過數據分析并加以糾正,可節省5%-10%的燃油成本。
預測性分析:通過分析歷史數據,預測未來的訂單量和流向,提前規劃運力,避免臨時找車的高價成本或運力閑置的浪費。
三、流程優化篇:在細節中“擠”出利潤
魔鬼在細節中。優化操作流程,是節省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1.提升裝載率,杜絕“半載”運輸
實施共同配送(集貨):與非競爭性的企業合作,將發往同一區域的貨物集中起來,共同安排整車運輸,分攤成本。
優化回程運輸:積極尋找回程貨源,避免車輛空載返回。與物流平臺合作,是尋找回程單的有效途徑。
改進裝卸流程:減少車輛在倉庫的等待時間。等待時間越長,車輛的利用率就越低,隱性成本越高。
2.精細化包裝管理
包裝不僅是保護,也是成本。
包裝標準化:使用尺寸統一的標準化紙箱,便于堆碼和計算裝載率,避免因包裝形狀不規則造成空間浪費。
選用合適的包裝材料:在保證貨物安全的前提下,避免過度包裝。使用更輕質的填充材料,可以降低計費重量(尤其是空運),直接節省運費。
四、合作與管理篇:建立共贏的生態
1.與物流商建立戰略伙伴關系
不要將物流商視為簡單的供應商,而應是共同成長的伙伴。
簽訂長期合同:以穩定的業務量換取更優惠的年度協議價。
共享數據與計劃:向您的物流伙伴提供盡可能準確的銷售預測和生產計劃,幫助他們提前配置資源,從而獲得更穩定的服務和更合理的價格。
2.內部協同與考核
打破部門墻:銷售、生產、倉儲、物流部門需緊密協同。銷售部門的促銷計劃應提前通知物流部門,以便運力準備。
建立物流成本考核機制(KPI):將單位物流成本、準時送達率、貨損率等指標納入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讓每個人都成為成本控制的參與者和責任人。
英脈物流,成立于2004年,總部位于上海,專注于國內第三方物流服務領域,致力于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首選物流合作伙伴。在供應鏈解決方案、倉配一體、電商入倉、電商整體托管、冷鏈、快速消費品領域具有豐富的物流運作經驗和高標準的信息管理作業體系。
節省物流運輸費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需要企業從戰略高度進行規劃,以技術手段進行賦能,在操作流程上精耕細作,并與合作伙伴建立共贏關系。
通過上述策略的組合實施,企業不僅能顯著降低物流開支,更能提升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客戶滿意度,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強的成本優勢和發展韌性。